黄页详情
地方微信大号联盟
当前位置:首页 > 娄底城市在线 > 娄底黄页
新化县中学形象图

纠错加入

新化县中学

联系人:办公室

电 话:0738-3211941

手 机:

E-mail:

标 签:新化一中,高级中学

网 站:

地 址:娄底市新化县梅苑开发区

扫码访问新化县中学黄页手机版
保存到手机通讯录
黄页详情

  在美丽的资水河畔,一所弦歌不绝的百年学府在时代的潮头迎风而立,为湖湘文化增添了夺目的光彩。她,就是百年名校——新化县中学。

 

  办学历史悠久

  1898年,维新运动风起云涌,全国各地大办新学,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创建,长沙时务学堂举办。新化籍留日地理学家邹代钧怀着“教育救国”的宏愿,会同艾敦甫、晏谷如、彭庄仲、邹介人等新化籍开明贤达以存谷千担创办了新化实学堂,新化教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新化实学堂就是新化一中的前身,是全国、全省最早的现代学堂之一。学校自创办以来,几度变迁,历尽沧桑:1901年,设“民立求实小学堂”;1902年,改为“新化县速成中学堂”,1909年改为“新化公立中学堂”,1912年改为“新化县立中学”,1947年开办高中部,1952年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正式定名为“湖南省新化县中学”,定为地、县两级重点中学。2003年6月由省教育厅审核评定为“湖南省重点中学”,2004年起“湖南省重点中学”更名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百余年来,学校以“尚实”为宗旨,寻求教育救国的“实学”之路,一直恪守“公、诚、勤、朴”的校训,长期以来形成了“爱生、师表、严谨、创新”的教风和“勤奋、活泼、求实、进取”的学风,成为传播民主思想、讲授科学知识、培养杰出人才的摇篮。校友中的杰出代表有:中国民主革命先驱陈天华,革命烈士陈历坤,毛泽东的老师罗元鲲,广州军区原副司令员龚谷成将军,清华教授、博士生导师段占庭等。

 

  办学条件优越

  学校始终注重硬件建设的发展,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现在,学校已建成了72间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形成了完整的校园网络,共享远程教育资源。学校现有校园面积274亩,普高教学班级70个,学生4300余人。兴建了标准田径场、科教大楼、教学大楼、学生公寓、太阳能学生浴室,装备了实验、电教、科技等各种现代化设施的实验室,完善了音乐、体育、美术等各种训练场馆,电脑备课室、校园区域网、天文观测台、高考监控系统等现代化教育设施一应俱全。走进如今的新化一中,春来百花争艳,夏至荷叶田田,秋有丹桂飘香,冬临松柏献翠。茵茵的花草散发出浓浓清香,啾啾的鸟语歌唱着缕缕晨曦,琅琅的书声伴随着习习清风。校园环境幽雅,四季景色宜人,被誉为“聆教圣地、读书天堂”。

 

  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68名,其中有特级教师3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省优秀教师5名、市县优秀教师85名、国家级骨干教师1名、市县级骨干教师26名,中学高级教师128名,中学一级教师106名。全体教师均拥有大学本科文凭,其中51人有研究生学历或正在攻读研究生。他们师德高尚、观念新颖、业务精湛、效果良好,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近年来,学校教师承担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在农村高中的实践研究”等多个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研究,其中“利用电教媒体优化学生德育工作”等国家级、省级课题获一、二等奖;在国家、省市以上刊物发表、交流、获奖的论文达200余篇,出版专著多部。

 

  教育管理科学

  近年来,以谢彦兴校长、伍贤义书记为首的新任领导班子确立了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依法办校,以德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不断完善“教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育人体系,办人民满意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了“全心全意依靠全体教职员工办学”“民主决策、专家决策、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制度管理、科学管理、和谐管理”的管理思想,提出了“把一切为了育人、热爱关心善待每一个学生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造”“生命、健康、安全、学习”的育人理念,以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为育人目标。

 

  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首位,以“弘扬新风尚、树立新形象”为主题长期深入开展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系列德育活动,塑造一中学生“青春、健康、勤奋、进取”的新形象。

 

  学校始终以教学为中心,走科研兴校之路,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研论文,参加各类教学比武和新课改实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长期进行督教评课,实行严格科学的教学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突出

  学校突出教学中心,狠抓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学校高考成绩一直名列市县前茅,为清华、北大、浙大、人大、复旦等知名高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2007年高考,文、理600分以上20人(全县共23人),全县文、理科前l 0名我校各占7人;本科一批上线200余人,约占全县应届生上线人数的4/5;本科二批上线近600人,占全县应届生上线人数的2/3;本科二批以上上线人数稳居娄底市第二名;方泽姣同学以643分的高分荣获全县理科状元;袁子豪同学640分,为全县理科第二名;张广宇同学629分,为全县理科第三名;刘兀群同学以616分的高分荣获县文科状元;胡晓玲同学607分,为全县文科第二名。2008年高考创历史新高,一次性文化划线本科上线人数1253人,其中本科一批上线突破200人,本科二批以上617人,加上专业生上线,本二以上人数突破650人,居全县、全市第二。文化总分600分以上人数18人,其中侯招文同学以总分643分的成绩获全县理科最高分,唐金星、曹传廖两位同学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为飞行学员。2009年高考,纯文化本科上线1038人,加上专业生本科上线突破1100人;其中纯文化二本上线486人,加上专业生二本以上上线人数500余人;一本上线151人;各批次本科上线人数均稳居全县、全市第二。高考总分在600分以上的学生有伍琦、王界双、邹佳龙、曾明、罗慧、曾丽洁、张凌燕、邹磊、刘运花、邹定宇、刘佳等11位同学(全县共19人)。康庄同学以实分595分名列全县文科名。

 

  学校长期开展奥赛培训和培优活动,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成绩突出。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级奥赛中获全国奖52人次,获省市以上奖达205人次,位居娄底市前列。2007年奥赛有9人获全国奖,29人获省级奖,45人获市级奖。2008年奥赛有9人获全国奖,35人获省级奖,35人获市级奖。2009年奥赛有15人获全国奖,24人获省级奖,54人获市级奖。

 

  学校现为“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现代远程教育学校”,是湖南省国防生优秀生源基地,是武汉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优秀生源基地,先后被授予“省文明卫生先进单位”“省安全文明校园”“市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市县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办学特色鲜明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是艺体教育特色突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十分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文学、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演讲、武术等各类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如簇簇鲜花盛开,各班均成立了排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足球队,每年一度举办文体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文艺体育成绩显著。近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省、市中学生运动会,乒乓球队荣获全市“六连冠”、排球队荣获全市“三连冠”,羽毛球队荣获全市“二连冠”,田径、篮球等各项比赛成绩均列全市前茅;学校荣获“湖南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确定为“湖南省举重训练重点学校”“湖南省体育项目传统学校”。在省青少年武术比赛、省十运会举重比赛中多次摘得桂冠;多名学生考上了飞行员,数百名学生考上中央美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音乐学院等各类艺术院校。

 

  二是创新教育特色突出。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专门设立了“惠生创新奖励基金”,奖励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多次组织学生的创新作品到省市参展,多次受到省市表彰,2009年荣获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奖;学生多次摘取了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奖杯:在2008年第29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邹义的作品《节水自动马桶》荣获省二等奖,学生方位的《立体几何学习器》获荣省三等奖。在2009年第30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罗振宇的作品《电压测量仪》、邹愈的作品《手机充电器自动断电控制器》、朱海培的作品《电磁锁》荣获省二等奖;学生余露的作品《能上下楼梯的多功能轮椅》、戴超的作品《电热鼠标》、彭志斌的作品《便生书架》、李崛的作品《家居帮手——多用途机械手》荣获省三等奖。在2010年第31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肖婧婷的作品《蟾蜍避敌探秘中的新发现新发明》荣获省一等奖,学生龙莎的作品《发明口毒净攻破世界难题的尝试》荣获省二等奖,学生康斯仪的作品《电磁动力轮设想与构造》荣获省三等奖。

 

  三是奖优助学特色突出。为了激励优秀学生不断进步、扶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学校长期设有“新化一中校长奖学金”“新化一中奖优济困助学成才校友奖学金” “新化一中曾氏兄弟校友奖学金” “新化一中惠生创新奖励基金”“新化一中海外时俊校友奖学金”“非凡助学金”“明德奖学金”“光大集团助学金” “移动富民惠民奖学金”等多种奖(助)学金,每年金额达数十万之多,奖、助学生上千人,学校、班级经常组织开展各种爱心捐款活动,资助特困学生完成学业。

 

  发展前景美好

  “新猷承往绩一脉渊源百年学府,化雨育斯文中流砥柱千载栋梁”。这幅学校大门口的对联,是这所百年名校过去、现在的最好写照。今后,学校将始终坚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目标,以探索形成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育人模式为主要课题,把“以发展为本”的思想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校达到质量一流和特色鲜明的更高水平,以坚实的步伐向全省一流、全国一类示范性现代化学校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