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事详情
地方微信大号联盟
当前位置:首页 > 闻喜在线 > 闻喜家乡事

【桐乡文化】闻喜历史文化名人——裴秀

闻喜在线 2021/11/24 5:39:32


裴秀(224-271),字秀彦,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是我国西晋时的一位杰出的地图学家,人们把他同欧洲学者托勒密并称为世界古代地图史上东西相辉映的两颗明星。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汉、魏分别做过尚书令。裴秀自幼好学,博才识广,八岁时即能写文章,为当时统治者所赏识,时人称赞他:“后进领袖有裴秀”。当时,由于督辽将军毋丘俭的推荐,曾为大将军曹爽所重用,袭父爵为清阳亭候,迁黄门侍郎。后来,曹爽被诛,晋文帝把他提升为散骑常侍。在他三十三岁时,随晋文帝往淮南征讨诸葛诞,在这次征讨中,为晋文帝出了不少良计妙策,因功著特升为尚书,进封鲁阳乡侯。晋武帝即位后,拜秀为尚书令,不久,又转升为司空(相当于宰相的职位),并且还让裴秀兼负着“地官”的职责。因为地官是专门负责管理国家户籍、土地、田亩、赋税与地图的官员,这样,使他接触到更多的地理、地图资料。但是,当时汉代留下来的一些地图,只有粗略形状与轮廓,有些甚至怪诞离奇,不符实际。他对这些地图曾经批评说:“这些图既没有比例的表示,也没有方位的确定,连有名的山脉、河流都记载得不够完备和精确。”他认为《禹贡》中的山川地名,年代久远,也多有变易,不能作为依据。于是,他在总结前人制图经验基础上,结合现实的具体情况,科学与创造地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六项原则,即著名的“制图六体”,编制了《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并把一幅比例尺较大的《天下大图》缩制为一幅小《方丈图》,用起来就方便多了。这一业绩不但在我国地图学发展史上是个新创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在世界地图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裴秀在地图学方面的贡献、有下述三个方面:
一、创制“制图六体”,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图编制理论。其具体内容是: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分率就是比例尺,准望就是方位,道里就是道路实际路线的距离。高下是地形,方邪是角度,迂直是曲直,这些是指与地面倾斜起伏有关的问题。裴秀在《禹贡地域图》序文中说:“地图如果没有比例尺的标示,则不能确定距离之大小;如果只有比例尺的标示,而无方位的确定,则某地方向位置,从一个方面看是对的,从其它方面看就不对了;如果只有方位的确定而没有道路实线与距离的标示,则在有山有水相当高的地方就不知道如何通行了;如果只有路线的标示,而没有地面高低起伏和路线曲直的校正,则道路远近距离之情况,必定与实际不符,方向也就不会对了。”所以,这六条原则需要互相补充,才能准确地确定一个地方的位置与距离。很明显,裴秀的“制图六体”己很明确地规定了地图需要具有比例、方位、距离等概念。今天地图学上考虑的主要问题,除经纬线和投影外,“六体”几乎都扼要地提到了。可见裴秀的“制图六体”是比较全面的。当利玛窦的世界地图在中国传播以前,我国的地图在内容上虽多变化,但绘制方法,基本上还是依照裴秀的“六体”理论来进行的。
二、编绘《禹贡地域图》十八篇。由于裴秀以职在地官,直接管理着国家图籍资料和地图的绘制。他认为地图的制作经历很久了,自古订立法律制度,都参照了地图,夏、商、周三代都没有专管地图的官职,而西晋仅存的一些汉代地图,又欠精确,不可依靠。于是他依照《制图六体》的原则“甄摘旧文、疑者则阚,古有名而今无者,皆随事注列”,编制了包括山脉、河流、池塘、沼泽、疆域界限,行政区划变化、城乡居聚和水陆交通的变迁等的《禹贡地域图》十八篇。
三、缩制《天下大图》为《方丈图》。裴秀除指出当时收藏的地图少而又不精确外,还认为原来的《天下大图》太大了,参阅时很不方便,采用了方格缩制地图的方法,将一幅原来“用縑十八匹”的天下旧图,以“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的比例,把它缩制成一幅小的《方丈图》。这种图“备载名山都邑,王者可不下堂而知四方”。也就是说这幅《方丈图》,不仅皇帝用图时方便,而且在内容上也较前记载得详尽多了。
晏秀当时所处的西晋社会,官僚贵族过着奢侈无度的生活,清谈成了风气。作为官僚仕族出身而又身居显位的裴秀,仍能积极钻研,实事求是地进行这种具有实际意义的科学工作,创造出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图方法,并在政务繁忙的情况下,编制出《禹贡地域图》与《方丈图》,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晋武帝泰始七年(271)病死,时年仅四十八岁,举国甚为悼惜。他的遗著有《易论》、《乐论》、《禹贡地域图》和《春秋土地名》及文集三卷。
(来源:闻喜县文物保护中心)
找工作、找房子、找对象,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闻喜在线(www.wenxi.ccoo.cn)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闻喜在线

挖掘闻喜精彩 铸造闻喜辉煌

直达闻喜在线
闻喜在线手机版二维码

用手机扫描访问

闻喜在线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扫一扫

闻喜在线客户端下载

扫描下载客户端